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广东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财政部广东监管局:加强“三保”预算编制审核 托底“三保”保障

  县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以下简称“三保”)关系着社会稳定大局,是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是各地监管局的重要职责。广东监管局高度重视县级“三保”监督工作,从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高度,不断探索如何从源头上确保县级“三保”保障到位,关注地方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环节“三保”政策落实情况,不断加大对省级财政部门对县级“三保”预算编制审核工作的监督力度,继2020年初次探索后,2021年又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把好第一道关。

  一、提前谋划,早研究,早布置

  广东监管局把“三保”预算、执行、下一年预算视为监管循环,结合2020年县级“三保”执行监控掌握的情况,对一些因年初预算编制不精细、不准确导致的执行进度慢、保障不充分、年中预算调整的“三保”项目进行详细分析。为使各地财政部门在2021年预算编制时不重蹈覆辙,能更准确估算“三保”需求,足额编入预算,广东监管局提前和广东省财政厅商议,要从项目拆分、数据来源着手加以细化,共同对预算编制表格、填报口径以及政策把握进行讨论研究,在布置2021年“三保”预算编制工作时加以明确,并在全省县级“三保”预算编制培训会上重点讲解,以统一思想、统一口径、统一做法,夯实预算编制基础。

  和上一年相比,2021年县区“三保”预算编制工作,一是结合财政预算一体化建设,将“三保”预算编制纳入广东省财政厅预算一体化系统,提高了编制和审核效率,减少人为错误;二是在测算支出需求时对人员经费、民生项目进行了细化,与“三保”政策更为对应;三是增加了“保基本民生”本级预算情况表等辅助表,数据测算逻辑清晰可见;四是对数据佐证材料要求更为明确,有助于财政部门将预算编制要求落实到每个业务主管部门,责任清晰,也有利于后期预算执行监督。

  二、强化力度,双监督,三把关

  2021年,广东省财政厅对50个县(市、区)“三保”预算编制进行审核,广东监管局加大对广东省财政厅审核情况的监督力度。

  审核环节上做到“双监督”。一是监督省级财政“三保”预算编制审核情况。广东监管局密切加强与广东省财政厅的沟通,并实地了解其实际审核流程和口径把握,对流程合理性、审核问题整改进行交流,确保省级审核不走过场。二是监督县级财政“三保”预算编制情况。广东监管局对县区上报的“三保”预算编制表格及佐证材料进行全面审核,重点关注县区基础数据合理性、政策标准落实情况以及预算编制情况,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书面向广东省财政厅反映,要求相关县区整改并反馈整改意见。

  审核内容上做到“三把关”。一是把好标准关,确保“三保”政策落实到位。判断“三保”保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各地执行标准水平是关键,地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和省定标准。二是把好范围关,确保“三保”人数应保尽保。判断“三保”保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保障范围是基础,应保障人数与实际保障人数等数据是“三保”预算编制审核的重点。广东监管局结合省直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上年度各地预算基础数据以及本年度地方提供的佐证文件和说明,对保障人数进行审核,差异较大的,要求县(市、区)进行复核,综合分析判断人数变化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应保障人数未纳入保障范围的情况。三是把好整改关,确保“三保”预算编制质量。为使广东监管局的审核意见能在县区预算编制中加以体现,广东监管局高度重视问题反馈和整改落实。对属于全省政策落实中的普遍性问题,如差额财政拨款人员填报口径不清晰等问题,广东监管局统一向广东省财政厅反馈,由厅里统一布置落实整改;对个别县(市、区)疑点问题,则单独以审核意见的方式通过广东省财政厅发送县(市、区)要求核实,佐证材料或整改情况报广东监管局,实现审核对象的全面整改。

  三、夯实基础,严审核,兜底线

  通过“三保”预算编制审核,有力督促县级加强“三保”保障。

  一是夯实基础,规范“三保”预算编制。以往一些基层财政部门对“三保”口径认识模糊,如何编、如何保不清楚,如某市2020年由于将教育和卫生部门的公用经费重复编列运转经费和民生项目经费,导致年中需要向人大申请调减“三保”预算。通过预算编制审核,督促基层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准确把握“三保”政策,认真核对每一个“三保”项目的基础信息,准确测算每项支出需求,而上级部门也通过审核清楚了解各地实际编制和执行中的“疑难杂症”,有的放矢加以研究解决,使地方编制的预算更为规范、更符合实际支出需求,政策执行也能不走样。有的“三保”项目,如计划生育支出,国家规定按户籍总人口每人每年40元的标准保障支出,这是一个测算标准,但实际支出时是向符合补助条件的人数按一定标准给予奖励扶助,不少基层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不知道该按哪个标准,有的地区简单按测算标准编预算,导致在执行时出现大量结余。广东监管局与广东省财政厅商议后决定,按照测算标准用于参考、执行标准作为底线的原则,对各地“三保”实际保障标准进行审核,避免各地为达到测算标准而“凑数”,使地方按实际执行标准编制预算更为合理且有可比性。

  二是严格把关,切实保障“三保”。兜牢“三保”底线,要从源头加以控制,只有编入预算,支出才更有保障。预算编制审核,既看安排的预算是否能够满足支出需求,也看地方财力是否覆盖“三保”预算。比如,审核发现,部分地区医疗保险实际缴费率低于国家标准,广东监管局建议广东省财政厅督促有关市县核实确认这些地区医疗保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当年度医疗保险基金是否会存在收支缺口。审核还发现,调入资金成为个别地方平衡预算的途径,广东监管局建议广东省财政厅加强对调入资金合理性审核,如某县虽编足“三保”预算,但需调入资金17亿元方能满足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需求,广东监管局对该地区能否实现土地出让收入高增长存在疑问,要求国土部门提供全年土地出让计划等加以说明。通过严格审核,重重把关,确保各地在预算编制环节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三保”保障到位。

  四、协同合作,重监督,强服务

  广东监管局作为财政部派驻各地机构,充分发挥“探头”“哨兵”“参谋”作用,成为地方“三保”一支重要监督力量。

  一直以来,广东监管局与广东省财政厅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对基层财政“三保”工作形成有效监管合力。《广东省县级“三保”预算编制审核工作指引》、《广东省县级“三保”预算执行监控工作指引》明确了双方合作模式,保证了联动监管的持续性,有效织密地方财政“三保”监控网。2020年以来,双方依照《工作指引》有效实施了对县区的“三保”预算编制审核和执行监控,共同对重点关注县区进行监督,联合开展调研督查,加强信息共享,广东监管局及时将发现的基层“三保”风险隐患告知广东省财政厅并对市县财政加以督促提醒,广东省财政厅及时采取调拨库款、加大财力补助等措施帮助解决,确保全省未出现“三保”问题。

  审核监督工作中,广东监管局既讲原则又实事求是帮助地方解决在预算编制中遇到的困难,得到省市地方财政认同。如,部分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共同事权的民生支出项目如何准确编制本级预算是个难点,往年各地主要参照上年上级转移支付下达数来测算本年数,但由于每年各项目的应保障人数、范围以及标准会有变化,据此测算下达的上级资金往往与实际需要不符,出现预算编制数大于实际需求出现结余或小于实际需求数未足额安排的情况。对此,广东监管局向广东省财政厅建议,鉴于中央、省、市三级应负担资金均能足额保障,只需要求县级按其负担比例足额编制预算,即可落实县级责任。广东省财政厅接受该建议并布置全省工作。县区反映,按此方式民生支出年初预算更容易编,也编得准。

  奋勇前行永无止境。广东监管局今后将更加注重“三保”预算编制与执行、决算相融合,加强日常管理,强化预算编制结果应用。如将财力保障倍数较低、或是收入预计不合理等情况的县区列为重点关注名单地区,加强实际保障情况监控。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自行出台的“三保”项目监控力度,完善民生项目新增、保障标准提高的备案审核监督制度,确保地方“三保”与财力相匹配。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16日